<nobr id="mkbxm"><span id="mkbxm"><source id="mkbxm"></source></span></nobr>

  • <font id="mkbxm"><samp id="mkbxm"></samp></font>

      【觀點薈萃】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與內涵
      時間1:2019-01-17 文章來源:《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編輯部 文章作者: 【 字體:  】 打印本頁

      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與內涵

       

      徐旺生

       

      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部

       

      近年來,農業文化遺產屢屢被人們提及,那么人們自然會問,它是怎么來的?它的內涵又是什么?

      農業文化遺產是一個最近才為人們所熟悉的概念,農業遺產則是比它早為人們所熟知。新中國成立以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繼承和發揚祖國的農業遺產,19554月,農業部農業宣傳總局邀請有關專家在北京召開“整理農業遺產座談會”。同年7月,經有關部門批準,在南京農學院(即現在的南京農業大學)農史組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隸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是中國第一個農史研究的專業機構,該室還創辦了中國農史學科最早的學術刊物《農業遺產研究集刊》和《農史研究集刊》。應該說是舉凡歷史時期的與農業有關的技術、文物、文獻、人物、遺址等等,都屬于農業遺產的范疇。

      隨著農史研究的深入,研究隊伍的壯大,《中國農史》《古今農業》相繼創刊,農史研究的領域也開始不斷拓展,最為值得稱道的是《農業考古》雜志創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研究的范疇不僅僅局限于文獻的研究,而是與考古結合,形成了農業遺產研究的新局面。

      著名的農史學家石聲漢在他的《中國農業遺產要略》一書中,將農業遺產分為具體實物和技術方法與農業民俗兩大類,實際上相當于今天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筆者曾經在《農業文化遺產與三農》一書中將農業遺產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物質類遺產、文化類遺產、混合類遺產,其中物質類遺產分為有5種,分別是農業遺址類遺產、農業工程類遺產、農業工具類遺產、農業物種類遺產、農業景觀類遺產;文化類遺產有2種,分別是農業技術類遺產、農業民俗類遺產;混合類遺產也分為2種,分別是農業文獻類遺產、農業名產類遺產。

      但是這時的農業遺產的概念無論從分類與研究的角度來看,盡管內涵相當豐富,且強調古為今用,但是最大的缺陷是與現實缺乏直接的聯系。

      這一局面到了21世紀初發生改變,要歸功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概念橫空出世。2002 年,也許是受隸屬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的啟發,聯合國糧農組織啟動了“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系統”項目,其具體內涵是:“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國是最早響應項目試點的國家之一,2005 年推薦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申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首批五項之一。

      中國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為配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同時也為了引起全民重視保護與傳承祖先留下的優秀遺產,于2012年開始啟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CIAHS)活動,并成立了專家委員會。項目認定標準非常全面,具體體現出以下6個特點:一是活態性:這些系統歷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較強的生產與生態功能,是農民生計保障和鄉村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二是適應性:這些系統隨著自然條件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為了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在系統穩定基礎上因地、因時地進行結構與功能的調整,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存智慧;三是復合性:這些系統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農業知識和技術,還包括那些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以及獨特的農業生物資源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四是戰略性:這些系統對于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解決貧困等重大問題以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五是多功能性:這些系統或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六是瀕危性:由于政策與技術原因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造成這些系統的變化具有不可逆性,會產生農業生物多樣性減少、傳統農業技術知識喪失以及農業生態環境退化等方面的風險。截至目前,相繼評選出4 92多處農業遺產項目。

      可以說,此時的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與傳統相比,突出了其活態特征,同時也注入了系統概念,即必須具有復合性。傳統的農業遺產,內涵相對單一,例如一本古農書,就可以稱之為農業遺產,但是現在則不能?,F在的農業文化遺產必須是一種復合的形式才能夠稱為農業文化遺產。同時,新的農業文化遺產突出了人在其中的作用,即強調社區或者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顯然,今天我們再談論農業文化遺產,它的內涵比傳統的概念要豐富得多。如果說以前的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著眼于曾經,包含所有的遺產,即活的與死去了的,著眼于農業歷史,那么目前的農業文化遺產(包含全球與中國)概念則是更多的是著眼于存在的,著眼于現實,即活的遺產,內涵要豐富得多,且由于存在不保護即消失的問題,所以相對保護與傳承更加緊迫。與此同時,如果說此前的農業遺產是一個泛概念,那么今天的農業文化遺產則是一個特指。

      申報并承諾保護就成為今天人們談論農業文化遺產的主要目的,而不僅僅局限于純粹的歷史價值。隨著農業文化遺產項目試點的開展,“農業文化遺產”在中國逐漸被社會各界所認知和重視,這些必將對促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全球(GIAHS)與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CIAHS)項目的申報啟動,為我們保護與傳承祖先的智慧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關附件:
      日韩人妻深夜黑店推油
      <nobr id="mkbxm"><span id="mkbxm"><source id="mkbxm"></source></span></nobr>

    1. <font id="mkbxm"><samp id="mkbxm"></samp></font>